專業音響、困擾你們的那些音響問題
這些問題或困擾著發燒友的音響生活,或影響到選擇器材的方向,這些年來,我一直在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。現在將此文分享給大家,無論你的困惑是什麽,也無論外界有多大爭議,發燒是一種精神上癮,重要的是91麻豆精品91久久久久同性內心能“燒”得明明白白。

2.器材需要常開待機來保持狀態嗎?
不需要,根據美國數間著名擴音機品牌的描述,音箱器材基本可在20分鍾內進入正常運作狀態,大部分音箱器材不用連續開動超過35小時,膽機不用待機超過5個小時,否者有機會出現過熱的情況,另一方麵,音箱器材也不應該長期保持關閉狀態,最理想的情況是每隔數天有30分鍾以上的運作時間。
3.如何防止損壞音箱單元?
音箱單元的損壞原因離不開過量的功率輸入和物理碰撞兩點,除了正確的開關機順序,每次開動器材時都必需確認音量處於最低的狀態,避免大電流通過單元,防止電子零件受到損害。
二、《音源格式篇》
1.LPvsCDvsSACDvsMP3vsHi-Res,那個最好?
音頻格式的重播效果取決於硬件水平及錄音方式,因此,不存在音質最好的格式。如果是采取模擬錄音,LP能夠直接還原出模擬信號,是最高度傳真的重播方式,如果原生是高清采樣錄音,高清檔案(Hi-Res)則可以達至1 :1還原,CD方麵,盡管理論不是最理想的選擇,由於器材發展成熟,反而確保了一定的音質水平,MP3是公認為低質素的音樂格式,隻能重播20-20kHz的訊號,不過在低階的音響係統上,由於抽掉了一些低頻訊號和高頻噪音,使到音場更平麵,反而容易聽到更清晰的聲音和包圍感,取悅耳朵。

2.DSD比PCM高級嗎?
兩者隻是不同的編碼格式,不能直接用來表示高低。標準的DSD音樂使用2.8224MHz取樣頻率,對比CD使用的44.1kHz高出數十倍,因此用來DSD比PCM更高級的說法,事實上,音質的高低視乎原生的錄音方式和後期母帶處理(Mastering)的質量,以PCM為例,24bits/192KHz已經達到了高音質,重播時,真正關鍵還是硬件的解碼部分。
3.人類隻能聽到20-20kHz的頻段,那些超低和超高頻訊號有意義嗎?
2013年日本大學教授發表了相關的研究報告,指出在耳朵聽不到的情況下,人類的腦袋仍然會產生活躍的的反應,並利用儀器清晰測量出反應部分正正是音樂區域,因此91麻豆精品91久久久久同性還是可以透過身體去感受到這些音樂訊號的。
三、《電源選擇篇》
1. 美式vs英式vs歐式插頭?
因此中國內地的供電係統,美式是最理想的替換方案,也是音箱市場上最常見的選擇,不過,有電機工程學會比較報告指出,英式可能是世界上設計最優秀的插頭,金屬接觸麵大,連接穩固,同時具有多項安全結構,唯獨對發燒友來說,保險線變成了提升音質的阻礙,而且入線口狹窄,很難收納線徑較粗的發燒線芯。

2.線性電源(LPS)一定比交換式電源(SMPS)好嗎?
雖然發現,市場大部分高階音箱產品都是線性電源設計,好處是產生非常低訊號的幹擾,不過也有采用交換式電源而表現出色的音響器材,英國品牌Chord Electronics和法國Hi End音源Audio Aero都是很好的例子
四、《功放篇》
1.什麽是阻尼係數(Dmping Factor)?
這是用來測量放大器的一個規格,數值越大,代表控製力越好,對低頻動態和清晰度也會有顯著幫助,市場上優秀的放大器在測量20至20kHz頻段都擁有600以上的數值,不過,也有不少阻尼係數低但聲音很好聽的例子,關鍵還是要看音箱設計師的調音功夫。
2.是不是越大功率表示放大器的音質越好?
雖然市場上高階型號的放大器都擁有更大的功率輸出,不過,其實功率大小跟音質沒有直接關係,引用名設計師Neloson Pass(Pass Labs和First Watt創始人)的一句名言:(第一瓦就是最重要的一瓦),意思是頭一瓦的質量才是反應音質的指標,如果連一瓦放大都做得不好,數字也隻不過是劣質的加乘。

3.什麽是雙線分音(Bi-Wire)和雙功放分音(Bi-Amp)?
音箱上一般分成為高音單元和低音單元,總之分為兩路分音,雙線分音(Bi-Wire)就是獨立使用兩組線連接到放大器上,取代音箱上直接跳線(Jumper)兩功放分音(Bi-Amp)就更進一步放大器部分換成兩台功放,獨立驅動高音和低音單元。
4.雙線分音和雙功放分音是不是更加好聽?
使用雙線分音會影響係統中阻抗數值,更多是帶來音色上的改變,改善幅度有限,而采用雙功放分音即可以有效提升音質,在分析力和動態上特別顯著。
五、《音箱篇》
1. 靈敏度(Sensitivity) 代表什麽?
靈敏度的數值反應出每一瓦功率在1米距離所產生的音量(dB),如果廠家在音箱表示靈敏度為87dB,音箱在1瓦驅動下,能在1米距離聽到87dB的音量,隨後雙倍的功率能夠增加3dB的音量,即2瓦功率會有87+3=90dB ,4瓦會有90+3=93dB,如此推測,增加10dB音量則需要10倍的功率,即40瓦便會有93+10=103dB,400瓦便會有103+10=113dB。
2. 阻抗(Impedance)代表什麽?
廠家表示的阻抗多數為額定阻抗(Nominal Impedance),數值反應電流和電壓通過音箱的關係,以了解音箱的效能,方便選配合適的功放。

3.阻抗4 Ohms.6 Ohms和8 Ohms音箱有什麽不同?
根據不同單元的設計,讓用家選配同類型的功率放大器,跟音質沒有直接關係,6 Ohms設計最容易選配功放,一般被稱為《易推》的音箱,同時擁有高靈敏度的特微,而市場上大部分書架音箱都會采用8 Ohms的規格,高級音箱普遍則是4 Ohms的設計,講求配搭優質的大輸出功放,因此傳出了阻抗音響的說法,實際上兩者並不是這種關係。
4.兩聲道音響需要加重低音嗎?
特別是書架箱,加入重低音確實可以幫助提升音質,關鍵是搭配和分音設定是否適當,如果是第三方品牌的重低音產品,由於采用完全不同單元和放大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,未必能夠完美整合原有音箱上各個頻段,因此,廠家都會建議直接換成落地箱。
5.無線音箱的音質都不能聽?
約在兩年前,無線音箱普及未能表現出令發燒友滿意的效果,但近年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慢慢成熟,也出現了Goldmund Apologue.B&O BeoLab 90和Devialets Gold Phantom這些頂級水平代表,受惠於新一代藍牙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的發展,名牌音響全麵進入大眾化市場,包括niam Muso和Dynaudio Xeo在內,市場上已經擁有不少音質出眾的無線音箱。
六、《音響線材篇》
1. 線材投入比例應該占整套係統多少?
兩年前美國Rocky Mountain Audio Fest音響展的研討會上,多個高級線材品牌包括Mit Cables JPS Labs Kimber kable和Clarity Cable的老大們就為這個問題作出解答,Kimber kable老板Ray Kimber認為線材的投入應該是整套係統10-15%,也就是發燒友最常聽到的標準答案,而MIT Cables的總工程師Bruce Brisson和JPS Labs的負責人Joe Skubinski則認為線材是係統的一部分,重要性應與音源,放大器和音箱三大組件看齊,每一條線材可以投入每一件組件的15-20%。

2. 訊號輸出選RCA單端好還是XLR好?
不少音響器材同時擁有XLR和RCA插口,令發燒友疑惑使用哪一款接駁方式才會得到最佳聲音效果,這個看似簡單又直接的問題,不知不覺間已經困擾著無數發燒友超過十年時間,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層麵上,XLR的通過電壓為4V(伏特),足足是RCA的一倍,借此提升了增益和聲壓,因此有(RCA音色更好,XLR質數更好)的說法。
普通來說,有兩種情況使用XLR的優勢會比較明顯,一種是真正全平衡輸出的係統,包括器材內放大線路采用全平衡設計,另一種情況是長達3米或以上的傳輸距離,專業錄音以及混音器材會使用XLR就包含著這個原因,順帶一提,RCA接駁外置獨立地盒所獲得的音質提升也會比較明顯,事實上筆者訪問過不少HiFi線材品牌的設計師,雖然普遍認為XLR是規格更佳的插口,但絕大部分還是偏愛RCA插口所帶來的音樂色彩。
3.什麽是線材冷凍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處理,會令音質更好嗎?
冷凍處理(Cryogenic treatment),在工業上是一項常見的加工程序,目的是增加金屬的剛性,電子流動的穩定性,以及消除物理和溫差應力,音響線材和金屬配件經過冷凍處理可以獲得可觀的音質提升,已經是業界人士的公認。
然而,真正的冷凍處理過程繁複並且費時,會大幅增加線材製作成本,令這項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的應用未能普及,因此也成了發燒友非常渴求得到的規格參數。真正的冷凍處理需要在華氏零下310度進行,過程中一直使用(冷態氮)作冷凍,維持24小時或以上,其後將線材放置在室溫下經過72小時回複到正常狀態,嚴格進行冷凍處理的線材產品大多以美國品牌為主,包括Shunyata Research,Stealth,Purist Audio Design,還有VooDoo。
另一方麵,市場上不少線材配件並沒有真正經過冷凍處理,隻是貼上了冷凍處理的標簽(以Cryo作標示),發燒友無法單純透過外觀判明,歸根究地,冷凍處理隻是提升音質的一種手段,不是必要的工序,發燒友更應該關注線材的整體品質,而非單一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參數。
4.音響線材需要煲多久才能發揮極致,要定期煲線嗎?
根據不同線材所采用的材質,廠家會建議不同的煲煉時間,一般為75至200小時,另外,大電流通過以及全頻段的煲線方式確實能得到更佳的煲煉效果,市麵上推出過一些專用煲煉工具,例如Tellurium Q,XLO,lso Tek和Purist Audio Design 煲線CD,都可以幫助線材以更短時期進入最佳運作狀態,廠方普遍會建議每個月定期進行一次煲線流程,除此之外,如果線材有任何拔插,都需要再次煲煉才會回複到最理想狀態。
5.煲線機真的有功效嗎?
有效,即使是使用超過一千小時的線材,經過煲線機重新煲煉後也可以取得相當明顯的進步,大部分煲線機的原理是持續以脈動電流通過線材,並覆蓋各個頻率能夠全麵地煲熟線材,著名煲線機有Nordost Vidar,Blue Horizon Proburm,Audioharma Cable Cooker和Telos QBT,官方建議使用煲線機的周期是每三個月一次。
6.原廠機線必須要換嗎?
必須換,廠方之所以附送跟機線材,大多隻是用作功能測試用途,隻要看過音響展,代理的陳列室和各個品牌自家的錄音室,就會發現廠方並不期望發燒友會長久使用原廠的機線,盡管音響發燒友當中存在(線材無用論)的堅信者,筆者還是建議找來更優質的專業線材測試,嚐試發揮器材的真正實力。
7.不同長度的線材聲音也會不同嗎?哪一個長度最好的?
由於長度會改變線材的電阻及電容數值,從而改變係統中的傳遞函數,因此不同長度的線材會產生出不同的聲音,但分別相比更換線材用料微小,甚至是不用在意的程度,其實,有專業工程師曾經提出過訊號線一般是短的比較好(0.5至一米),有助減輕幹擾和訊號失真,而電源線包含著訊好噪過濾功能,長一點反而效果比較理想(2米至5米)
8.音響線材有(頭版)特別好的情況嗎?
不少發燒友認為品牌為了打響名號,首批推出到市場的產品會特別重視,更加用心甚至加料製造,從而流傳(頭版)質量更高的說法,實際上,在線材品牌上,這種情況真的存在案例,由於不少高級線材品牌采用工作坊形式經營,大部分生產工序都需要人手製作,因此無法在質量測試上作出嚴格的規格,頭批出產的線材,設計師會放到自家的音響係統上使用一段時間作聆聽測試,甚至發給一些資深燒友作多重測試,以確保品質,最終定價也比較保守,以提高性價比,隨著銷量增長,資源無法滿足產量要求,便開始加快製作程序及縮短測試時間,這些調整都可能影響到線材的質量,當然,這隻是一些個別案例,最終還是要看品牌負責人的行事方式。
9.線材中經常看到的(N)代表什麽意思?
(N)全寫為英文(Nine)代表數字(9)的意思,用來形容各種金屬的(純度),例如銅的基本數值是99.9%,有3個(9)因此稱為3N,無氧銅(OFC)的最低純度是4N-99.99%。
6N和7N可以稱上為高純度的優質銅線,雖然有部分日本和台灣廠家會推出8N純度的銅線,但往往是形容生產出廠時的純度,在日常環境中難以維持,除此之外,7N-99.999999%銅線,有時候會看到品牌以7NCu表示,後續的Cu就是代表著(銅金屬)的化學符號。
另一方麵,由於單晶銅(OOC)被定義為比無氧銅(OFC)更高級的銅線,使到不少發燒友誤以為單晶銅純度(N數)也必定比無氧銅高,事實是,單晶銅的純度可以介乎4N至8N範圍,而高品質的無氧銅也可達到7N甚至8N的純度,兩者隻是內部結構出現差別,跟純度沒有直接關係,順帶一提,現時線材工廠能夠生產出最高純度的銀線為6N,而被製作成為音響線材的則是5N。
10.OCC跟PCOCC是一樣的單晶銅嗎?
OCC(Ohno Continuous Casting)全寫為單結晶無氧銅,由日本千葉理工大學的大野教授(Dr.Ohon)於1986年研發,是一種生產銅線時的處理方式,亚洲麻豆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容許世界各地的廠商使用,而PCOCC中文名稱是單結晶版高純度無酸素銅,獨指日本古河電工生產,於2013年末已經停產。
11.AWG. (美國線規表)是什麽意思?
AWG數值是用來表示線徑,即粗幼度,以及在同一容積下可放進去的線芯數目,數字越大線就越幼,數字越細線就越粗,AWG的數值越細同時表達出電阻值越細,是降低聚伏效應的關鍵,這裏列出市場上優質音響線材所標示的數值,供大家參考:喇叭線 10AWG,音源/前級電源線12AWG,後級電源線8AWG,訊號線20AWG。
12.安裝電源專線有什麽需要注意的?
安裝電源專線可能是每一位發燒友夢寐以求的音響工程,首要注意事項當然是安全性,筆者建議發燒友找專業電工師傅安裝一組獨立的音響專用電箱,每一個斷路器以獨立專線接駁到牆插上,線材方麵可考慮4mm平方到6mm平方線徑(9-11AWG),4mm平方同時具備過流量以及可容易彎曲的特性,安裝較具彈性。
6mm平方則較適用於後級和電源處理器這些大電流通過器材,另一方麵,入牆線可以取自音色中性的線材,一些工業線品牌Prysman,wickes,Time,Topflex等都是不錯的方案,部分發燒友可能不甘於使用工業線,而偏向選擇發燒音響品牌的出品,這樣的話可以考慮GigaWatt、Neotech和Audience等電源品牌。
七、《音響附件篇》
1.經常在器材介紹中看到MDF物料,究竟是什麽東西?
MDF(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)是指中密度纖維板,由不同木材纖維及高壓合成,被廣泛應用於音響架、墊材、聲學吸音或擴散材料,喇叭音箱和黑膠唱盤上,由於裁切和噴漆便利,而且可以在表麵貼上木皮,加工後表麵平整光滑,色澤美觀,加上熱脹冷縮程度少,不容易變形,還可以減輕低頻震動和諧振,因此非常適合用於音響器材上。
2.高級電源插頭都會鍍上銠鉑金,究竟有什麽作用?
鍍銠鉑金一般是各種電源層中最貴的型號,鍍銠的優點是鍍層光亮以及高硬度,抗氧化能力強,所以非常耐用,聲音不會因為多次拔插而受影響(鍍銀在這方麵最弱),銠和鉑金一並使用的原因是增加電鍍過程的穩定性,聲音特性應該是來自鉑金多於銠,特點是頻寬闊,力量感強,大動態,因此聲音非常好,不過,音響中講究搭配,一般在粗線徑的線芯效果較理想,特別是高純度無氧銅線,如果使用不適宜,會有一種密度欠缺,中虛外乾的感覺。

3.選用什麽避震墊材最好?
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避震物料,因此設計師都會以複合材料來製作避震配件,以減輕不同頻率所產生的諧振,例如碳纖,石墨,不鏽鋼,鎂合金,高密度木材以及纖維板等,都擁有優秀的吸收震動能力,當中碳纖除了吸震外,也具有相當抗幹擾能力,高剛性以及重量輕等優點,令它越來越受到廠家的歡迎,說到底,其實所謂(避震),並不是一個個理想的說法,因為絕大部分音響避震配件的真正作用並不於(避)這一環,不是(避開),而是(吸收)和(轉化)。
4.音響係統中要用到的線材配件那麽多,應該先升級哪一個環節?
音響係統的發揮可以套用(木桶定律)相比起增強個別配件,發燒友需要多花心思尋找係統中的短板,並進行補強,及達到麵麵俱到,隻有逐一解決係統中的小毛病,才可以真正發揮出與器材價格成正比的聲音表現,筆者會建議先處理好電源部分,良好的供電環境也是取得好聲音的源頭,包括電源線、牆插、保險絲、地盒。或者選擇安裝電源專線和電源處理器,隨後再考慮升級訊號線以及配件。
5.經常看到線材上標示出(鐵氟龍)是什麽東西?
鐵氟龍Teflon是一種名稱為PTFE的絕緣塑料,特性是防禦高溫和高壓電量,而且具有防酸性以及防塵的能力,在音響上的普及率已達到隨處可見的程度,並不是什麽高科技的物料,也不是高音質的條件,由於發音的關係,被部分媒體會傳譯成(特氟龍),和(特富龍),更有些品牌直接采用特富龍作為線材型號的名稱。
|